凯发k8天生赢家 \ 资讯列表 \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乡村善治,为发展凝聚合力
8266 2018-4-9 7:41:00

  善治,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对转型时期的中国乡村而言,善治就是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激发民主活力,以法治推进现代治理,以德治涤荡文明乡风,乡村才能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今天,我们请来重庆日报评论员,他将以重庆为例,谈谈怎样的治理才能实现“三治合一”的善治。

  ——编 者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中国进入新时代,对乡村有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着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既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完善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又要从基层自治着手,不断激活乡村主体的创新力量,为乡村发展凝聚合力。

  先推荐一个新词,叫“双向获得感”。这个说法是重庆九龙坡区西彭镇党委书记李锡智提出来的。这个西彭镇不简单,在巩固“国家卫生镇”成果的基础上,去年又获得“全国文明镇”的称号,所以李锡智感慨,当地基层干部和村民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双方都有了获得感。卫生环境好了,乡村旅游上去了,百姓有幸福感;乡村秩序好了,招商引资通畅了,干部有成就感。这就是“双向获得感”。

  如果说“双向获得感”是乡村善治的喜人结果,那么善治具体指向是什么?有没有万变不离其宗的奥秘?当然有。在乡村治理实践中,重庆广大干部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并结合地方实际,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建设平安乡村等方面做出很多有益探索、呈现不少亮点,其关键就在于不断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以重庆巴南区龙洲湾街道为例,“德法相伴”成为当地社区创新开展活动的关键词。一方面持续“送法下乡”,邀请法务志愿者到基层乡村“以案说法”,由浅入深地讲述家庭纠纷、财产纠纷、借贷纠纷等身边案例,引导村民提高法律意识、提升守法素质;另一方面倡导“家风润万家”,通过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营造良好乡村德治环境;同时,更以建设“信息便民管理平台”为抓手,让大数据为乡村治理插上翅膀。让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让共建、共治、共享成一体,这样的乡村治理正在重庆遍地开花。

  乡村善治必然要求基层善政。对很多农民来说,“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不断弥合治理体系的断裂地带,首先就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领导放在树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首位。重庆沙坪坝区实施的党建强村行动,通过聚焦“引领”“服务”“共治”,就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事实上,也只有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才能真正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这些卓有成效的乡村治理实践正在给村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只有自治、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渗透进乡村的每根毛细血管,乡村才能真正走上善治之路。以“治理有效”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持续提供坚实支撑,广袤乡村必然焕发勃勃生机、保持和谐有序。


转载于: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

 

上一篇
  • 奏响新时代的凯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第二场研讨会综述

      3月30日至31日,中宣部在上海市召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第二场研讨会,会议主题是“新时代 新目标 新征程”。中央有关部门、社科研究单位、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理论工作“四大平台”、上海市社科理论界部分专家学者以及地方负责同志共12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

    3994 2018-04-09 07:37
下一篇
  • 山西省委选派40名优秀年轻干部赴东部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本报讯(记者李炼)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切实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让干部在改革前沿开眼界、长见识、增才干,为建设“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省委决定集中选派4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天津、江苏、浙江和深圳4个东部发达地区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受省委...

    5804 2018-04-10 07:36
网站地图